徐氏族谱_探源徐氏的来源及各代谱系
解读百家姓徐姓。徐氏族谱,探源徐氏的来源及各代谱系。徐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。至2010年,按人口排序,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,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1.43%。
徐姓文化之徐氏族谱
《徐氏族谱》是时代教育出版社时代文献出版社时代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,作者是徐氏族谱编委会。共分14节内容,侧重徐姓起源、徐氏世系繁衍之迹和徐氏历代名人等节内容。
后记
近些年来,“寻根问祖”,编修族谱已经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。人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编修族谱,追寻、探源自己姓氏的来源及各代谱系,原因在于人的天性以及姓氏族谱后面所蕴藏的深厚文化。
通过姓氏族谱,不但可以了解自身姓氏的文化渊源,明白自身,祈福祖先,还可以增加同他人交往的实力。针对不知“一家一族为何物,不知一己一身何所出”的社会现实,为满足徐氏族人和徐氏血缘亲人们的需求,徐文奎、徐文贵、徐富强三同志于2007年8月发出《给徐氏族人的一封信》,提出编修《徐氏族谱》,并号召徐氏族人给予大力支持。
两年多来,编者搜集了大量资料,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、研究,在借鉴和参考同类优秀图书以及网络资源的基础上,进行精心策划,并对建峰、马鹿、竹元、金子山、公兴、长岭、盘龙、关庄、九
华岩、宝轮、白朝、赤化等地徐姓进行了一次大探源,最终编写出本族谱。
为了对子孙负责,本谱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许多有关资料。其中有《广元县志》、《青川县志》、《剑阁县志》、徐建华同志的《中华姓氏通史》、王大良同志的《当代百家姓》和《百家姓寻根探秘》、李浩然同志的《中华姓氏大探源》、梁隆炜同志的《中国通史》、陶冶同志的《名门家训》、史海洋同志的《中国宰相传》、何斯人同志的《中国科举》、文物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历史年代简表》、李生辉同志的《广元历史地名辞典》、《建峰乡志》等书籍。收集了剑阁县长岭乡井坝、剑阁县禾丰乡徐家坝、利州区宝轮镇徐家院子、徐家山、赤化石桥、白朝背阴沟、马鹿乡小庙子、砖房子、沙石坡、竹元三郎庙、金子山元坝子、建峰葛底坝、瓦厂坪、粉布渠、石马垭等地残存家谱中的部分内容,实地考查了剑阁、关庄、宝轮、赤化、白朝、马鹿、建峰等地遗留下来的墓碑、祠堂、功德匾等,将收集起来的资料与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进行对照核实,去伪存真。
正当编修工作紧张有序进行之际,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,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.0级大地震,波及四川、甘肃、陕西、重庆、云南等地,震区满目疮痍,瓦砾遍地,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,数百万人失去了家园。举世震惊,举国哀痛!地震发生后,党中央、国务院迅速作出部署,救援大军源源不断地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四川。国家主席胡锦涛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赴灾区一线指导抗震救灾工作,全国上下、大江南北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的宏伟诗篇。由于地震,给修谱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,编写工作停滞达半年之久,关庄、宝轮等地联合修谱只得中断。愿天佑中华、灾难早去、大地归安、逝者安息、生者坚强、重建家园!
《徐氏族谱》问世之际,我们不会忘记在百忙之中为谱书作序和编审的白耀宪同志,组织领导的贾邦全同志,鼎力相助的鲜正方、徐开生、徐文贵、徐文静、徐文彩、徐文佐、贾运涛、徐元伦、文兴明、
徐富强、徐贵刚等同志,善良、勤劳、勇敢的徐氏族人,世代繁衍生息,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,为了将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留给后人,编修人员置名利于身外,弃私念于脑后,或求教于辞书,或取经于行家,或切磋于同行。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,提高谱书质量,远赴千里之外查找资料,到乡村农户寻访历史见证人,力求做到言必有据。
《徐氏族谱》的完稿付梓,不仅有编修人员的功劳,更凝聚了徐氏族人的心血,汇集了徐氏族人的智慧和才干,寄托了徐氏族人的希望,牵动了徐氏族人的心扉。唯望徐氏族人读谱之后,寻根探源,以
谱为鉴,继往开来,励志进取,创造心中向往的辉煌,愿徐氏族人的明天更美好、徐氏族人的前程更辉煌!
鉴于编者才德有限,学渐迂疏,识愧固陋,虽勉强凑成数万言,然终属浅尝辄止,不如人愿。谨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,诚请同行斧正,也望将来续修族谱者不断充实完善。
这里还需指出的是,徐氏族人中有的受市场经济影响,对族谱认识不足,该入谱的未记入谱中,为此编委会深表遗憾!
最后,编者谨向各位徐氏族人以及所有关心、支持、帮助过编修本族谱的各界人士,表示衷心感谢!
精彩赏析:
建峰乡,像一块晶莹的蓝宝石,镶嵌在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青川县南边。九龙山自西向东横亘大地,大溪河由北而南纵贯乡境。这青山环抱,绿水萦绕的53.2平方公里的土地,就是朝气勃勃、勇于开拓的建峰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。无论是大山里白云深处的农户,还是清溪旁的小桥流水人家,他们都热爱生活,热爱劳动,热爱家乡,用智慧和热汗描绘着建峰大地繁花似锦的春,翠绿蓊郁的夏,五谷丰登的秋和祥和温馨的冬。
建峰乡的地,自然风光山青水绿,珠缀锦绣,历千秋风雨不减色。春夏之交,百花竟放,五彩缤纷,争奇斗艳,绿者滴翠,白者如玉,红者生焰,芬芳四溢,香飘千里。穿行在黄蛟山、九龙山、红岩山,随处可见“爬上九霄云,人行白云间”的景象。山高林密,有人劳作。建峰人把一腔热情和粮食作物来回报辛勤劳作的人们,使建峰人获得丰富的经济收入。至于那漫山遍野的核桃、板栗、桐棬、木耳、天麻、香菇、黄花、蕨菜、杜仲、贝母、川芎等更是大地给人们的无偿馈赠。大溪河、碾子河在阳光的照射下,像两根银带,飘撒在大地,千万年的流淌,千万年的沉淀,形成河谷两岸大大小小的冲积平坝。那滔滔的河水日夜奔流,流一河春花,流一河夏绿,流一河金秋,流一河情歌,流一河欢笑,流一河山里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。
建峰乡的人,民情乡韵古朴淳良,智勇谦善,积万代精华而闪光。是他们,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,战天斗地,改土造田,取得巨大成绩,荣获国务院“叫山变样,向水要粮”的锦旗;是他们,以擒龙伏虎的壮志,克服千难万险,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幸福一堰、幸福二堰和青峰大堰,使数千亩良田得以旱涝保收;是他们,以可上九天揽月的气概,战胜重重困难,修通了建峰至竹元的公路,从此,崎岖山路变坦途,使这块古老的土地风迎四面,地通八方,沐浴着现代文明的阳光雨露;是他们,以可下大海捉鳖的气魄,日夜奋战,仅用一年时间,用二锤、钢钎打通了1000米引水遂道,开挖修建了2800米的引水渠,修建了建峰水电站,隆隆机声,万根银线把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到千家万户,给人们带来了光明;是他们,在无边的田野上,披星戴月,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年年花红果熟,岁岁稻麦飘香。
沸腾的矿山,兴旺的企业,热闹的大街,繁荣的市场,崭新的农舍,硬化的道路,高质量的教育……
喜看今日的建峰大地,改革开放硕果累累,新人新事频频增添,风采更胜往昔;喜看今日的建峰人,思想更加开放,精神更加焕发,作风更加踏实,正在用科学技术创造当代的辉煌。